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国市场情报网 > 布局 > 内容页

边走边读 慢慢爱上这座城|世界快看

2023-05-29 09:35:10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从简单地情迷三孝口、四牌楼到熟知背后历史;从只知道“网红”淮河路步行街到翻阅出其背后丰厚的故事,新合肥人张瑞对合肥这座城市的了解更深刻、更立体了,而这份深刻源自一次又一次“边走边读”的“城市考古”。

放慢脚步、带着思考,探寻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感受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一群热爱合肥老城历史的年轻人正用这样的方式,重新发现一座城、读懂一座城、爱上一座城。


(资料图)

“走读老城”志愿服务项目发起人张瑞给学生们宣讲红色街区文化。

在合肥城市街头,“走读老城”项目志愿服务队带市民感受街区文化

在合肥学宫,张瑞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

志愿者带小朋友在红星路感受街区文化。

抓住擦肩而过的老城故事边走边读的老城探索者

张瑞对合肥的最初印象,与一棵银杏树有关。

2008年,23岁的张瑞刚刚大学毕业,就从外地来到了合肥工作,住在如今的老省委大院附近。“当时住的房子窗外有棵银杏树,秋天格外好看。”有次下班路上经过,看到树干上悬着铭牌,写着树龄300余年,他大概估算了一下,大约是清康熙年间所植。

“难怪枝干如此繁茂,那这棵树原本属于哪里呢?”带着这个疑问,张瑞开始了对城市中一棵树的探寻。

通过大量查阅史料发现,原来自己居住的附近竟是过去庐阳书院所在,而这棵窗外银杏树也许曾经属于那里。“没想到无意中想去了解的一棵树,也能‘引’出一段历史。”

“合肥和平解放那天,由于金寨路较窄,解放军卡车经过时,不小心撞断了一户人家的门头。”在走访城市中,市民李国安的这段回忆吸引了张瑞的注意,“后来,部队主动找到这户人家,提出赔偿请求,被户主婉拒了。百姓都说,人民军队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段鲜活的历史发掘,更坚定了张瑞对城市文化传承的决心。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了解城市,渐渐地,张瑞对这座城的印象有了改观。“以前曾听有人自嘲说合肥是‘文化荒漠’,其实恰恰相反,作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合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更令张瑞开心的是,他还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好,还有着共同的目标——唤醒这座城的记忆。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组建“走读老城”志愿团队

和张瑞一样,用新方式打卡城市风景、想要竭尽所能帮助市民关注老城历史文化,不仅是出于城市文化自信的考虑,也是他们想要延续合肥城市记忆,更好推动老城蝶变新生。

“文里文气”和“古里古气”,两个看似无关的字眼在2020年夏天因一场理论宣讲实践融合在一起,进入人们视线。

2020年,在庐阳区三孝口街道支持下,“走读老城”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起初,他们发现生活在这座城市,或因各种机缘来到这座城市的很多人,都是行走在不为人熟知的城市故事中。

“廻龙桥,看似简单的地名,背后却流传千年的故事。”在“城市考古”队员们的眼里,一条街巷、一栋建筑,不仅承载着一方水土厚重史迹与千年时光,沉淀着本土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更洋溢着城市的烟火气与人情味。

走读老城的“行家”们根据文化历史遗址梳理出数十条线路,穿街过巷实地探寻老城遗迹、体验分享。通过与老百姓互动,还开发出创意海报、明信片、走读地图、笔记手账等文创周边。“我们希望带领更多的人,用脚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观察、用内心去感受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张瑞说。

“新合肥人”入列 赋予老城文旅新动能

在合肥工作或生活有格调的青年人,二十几岁来合肥读书的大学生,合肥本地怀旧的四五十岁中年人,带孩子了解历史的年轻父母……张瑞说近年来参与到他志愿服务中的人越来越丰富。

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老城、研究老城,一批“新合肥”们踊跃报名,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推介老城,带动更多的“游客”走读品味老城,进一步推动了老城文商旅融合发展。

在合肥上大学期间,李雅静就曾参与到走读老城的活动中,“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合肥还有学宫,当时和中国科大的学生们一起登上状元桥,围观状元井,认识了被誉为‘盛开在抗战时期的玫瑰’——朝曦读书会。”

大学毕业后,李雅静留在合肥发展,学习新闻传播专业的她,抱着扩充知识面和传播历史文化的初衷加入了志愿走读队伍,“我想让更多来合肥的外乡人感受科技之城的历史人文底蕴。”

李雅静觉得,散布在合肥老城中的“李鸿章家族当铺遗址”和“金融大厦”等地点,是一组形象的古今货币对比,如果能在走读中让大家探寻到城市中的“宝藏”,通过自己来解答背后的“谜题”,让历史知识重新进入大众视野,真切地感受到合肥的文化包容力与历史融合度。

与李雅静一样,23岁的杨淑清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合肥从事绘画设计工作,“之前在四川老家,就听说过老乡鸡和卡旺卡。”这些网络上了解到的美食拉近了她与这座城市的距离。当看到走读老城项目征集参与者,便想发挥特长做些什么。

从最初的文创手绘,再到充满创意的走读线路卡片、复原老照片、研究数字藏品……在创意的加持下,杨淑清已经复原和手绘40多张照片。

这些照片不仅使用在创意海报、文创展示等活动平台,杨淑清还将文创照片作为小礼物送给活动参与者。“整合这些历史资料,可以让大家通过图片的形式直观看到合肥的‘前世今生’。”在杨淑清看来,自己能做的,就是让参与活动的朋友们可以打心眼里爱上这座城市。

老城焕新生 “走读老城”走出新机遇

“你知道合肥曾经的七个城门在什么位置吗?你都知道这些城门的历史吗?你听过哪些老建筑背后的故事呢?”周末或者节假日,如果走在老城区的某个历史街道,或许可以看到张瑞带着一群孩子穿梭在老建筑内外的身影。

当张瑞向一些合肥土生土长的孩子们抛出这些问题时,“自然没有几个孩子能够全部回答上来。”

“和成年人不一样,单纯地靠大段大段的文字解说,孩子们是只会觉得很枯燥,而且不容易听懂内容,只有将孩子们带到现场,去触摸、去体验,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于是,张瑞带着孩子们,顺着老城的轴线走过一座座老建筑,四古巷、长江饭店、十棵椿、文宫……到处留下了孩子们的身影。

张瑞在欣慰的同时,也越来越感受到,“对于合肥老建筑历史价值的挖掘开发以及科普任重而道远。”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多多少少讲出合肥故事。

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和老城商圈更新提升项目行动的推进,合肥老城区用“微而新”的举措,“修旧如旧”的修缮、保护与更新,再次焕发新的活力,这给张瑞的“走读老城”带来了更多便利和机遇。

来到位于庐阳区安庆路上的四古巷,统一的银灰色门店招牌、平整的沥青路面、两侧巷墙上的文化符号等映入眼帘。

“这两年老城区改造之后,硬件设施、环境的优化使得更多人愿意来到老城区,也让我们在向市民讲述城市历史时,能够深入一座建筑,不再会因为成堆的杂物、破损的道路‘望而却步’。”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与他们联系报名走读老城的研学游逐渐多了起来,“现在很多市民都是奔着‘老城’来的。”不少人在走读中都感叹,看到老城区这熟悉的“味道”,再有专业的讲解作为“配方”,让城市的历史文化在心中变得如此动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旅行业被广泛应用,合肥老城记忆也从“线下”迈向了“线上”。在支付宝平台上线的“走读老城”小程序,老城旅游线路、景点在线预约、美食民俗、智慧地图、商家优惠、老城资讯等跃然屏上,正是通过“文商旅融合+数字创意”手段,打造数字文旅新业态的成果展现。

在张瑞心里,最期盼的就是走读老城能够走得更深一点,走得更远一点,走遍合肥的每一个历史人文角落,也走进每一个热爱这座城市的人的心中。

更多的合肥记忆在被发掘、呈现。位于老市府广场的合肥记忆馆,不久后就将和市民见面。

触动张瑞心弦的是,在这次合肥记忆馆改造项目中,不仅保留老市政府大楼的外墙原貌,还保留了建筑内部的主体楼梯,以及楼前的那棵百年银杏树。

树木伫立无言,见证时光流淌。历史不曾凝结,焕发新意与生机。张瑞说,自己曾经因为一棵银杏树而爱上合肥的故事,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老城的故事,爱上合肥这座城。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标签:

商品
观焦点:工业自动化时代的制造进步
在工业自动化时代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过去两年,工业自动化 (IA) 技术在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飞跃。专家估计工业自动化将达到3000亿美元以
世界热门:转型中的行业:实现可信的工业自动化
新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更高效的制造工艺和工厂的渴望正在推动工业设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提高了可用数据的自动化程度、精度和数量。
全球快资讯:通过物联网分析,释放连接设备的全部潜力
物联网分析涉及使用专门的工具和技术来分析连接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以提取有意义的见解并为决策提供信息。其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运营,